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跨越发展
作者:信息公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2-08   点击数: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跨越发展

                    ——在2014年学校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雷英杰

  (2014年11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对于认真落实我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推进专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努力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意义重大。刚才,可为校长的报告,强调了落实地方性办学定位的必要性,客观分析了陕西、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的现状和学校培育地方性办学特色的路径选择,同时对下一步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相关部门和学院结合实际,分别谈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这些对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同志们,为早日实现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申办硕点的目标和建设西安大学的梦想,以超常规的举措和行动,围绕教育教学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学校决定将2015年确定为“工作创新年”。借此机会,我就创新工作的相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开展“工作创新年”

  (一)形势所迫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发展

  一是转型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年初,国家明确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使我校进一步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和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多年来,我校的转型发展一直在路上,目前已经到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围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等,如何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充分彰显我们的地方性办学特色,这些都亟待我们以创新的精神,认真钻研,并不遗余力地付诸行动。应当说,当前我校推动转型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发展要求,反复强调“能转则转,需转则转”,明确了必须坚持“一高一实”的工作原则。“高在学校”,即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要高,指导各学院转型发展的政策设计要高,办学层次和水平要高,引进人才层次要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要高,实现管理方式转型要高,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措施要高。“实在学院”,即各二级学院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二八战略”和“三纵三横”的专业分类和定位,切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提高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把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切实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就是我们当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同类高校快速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创新发展。今年,我校先后走访了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兄弟院校,考察了悉尼大学、墨尔本理工学院、西苏格兰大学、伦敦学院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老实说,对我们触动极大。宝鸡文理学院与我校一样,同属地方本科高校,2000年以来,坚持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先后获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建成宝鸡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理工学院与我们一样,同为二本批次高校,目前各项办学指标基本达标,正在积极准备接受教育部升格为大学的评估。这些,都给了我们一种无形而又沉重的压力。同样的起点,我们已经远远的落地在了后面。可以说,现在的高等教育发展你追我赶、百舸争流,先见先觉、赢得先机、抢占先手,采用超常规发展方式实现目标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今年9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讨论通过了2014—2020年改革发展意见,明确了我们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突破硕士授予权—建成“西安大学”的“三步走”战略。大家可以算一下,未来的6年中,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3年有一次申办大学的机会,我们仅有2次机遇,一次是2017年,再一次就是2020年;按照教育部批准升格大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再对比一下,距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的指标要求,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如果按部就班,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以常态的工作力度、固有的工作模式面对和解决创办大学的艰巨任务与困难,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创新发展是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唯一出路

  同志们,无数实践证明并告诉我们,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没有创新的发展必将会走入死胡同。上周,我在延安参加了培训学习,切身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正是凭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新的勇气和胆识,中国共产党才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也正是以创新的发展走出了困境,获得迅猛发展,跃居世界第二。

  今年以来,我校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以超常规思路谋划创新,以超常规力度推动创新,以扎实的作风实施创新,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着手确定了23项重点工作,在原定年度工作计划之外,全校各部门、各学院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99项创新性工作,例如学校成功获批为省级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陕西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站设站单位,与国外大学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省级再制造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通过人事代理和公招方式配足配齐辅导员队伍,与市旅游局、市水务局、“五区一港两基地”等深度开展校政校企合作,学校的预算级次由二级单位变更为一级单位,建成了西安市第一医院文理医院,完成了新、旧餐厅的改造、建设工作及校园教学南广场改建等工程、实施了校园停车场改造、校园绿化提升工程,安装了校园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新栽大树1382棵,建成了树中路、林中路、园中路,新编了高新校区南门门牌号,规范了学校的英文名称等等,特别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供热系统改造工程,使全校师生享受了一个最温暖的冬季。如此种种,无一不是采用创新的思路和超常规的发展方式,重点突破,最终完成目标任务的。因此,将明年确定为“工作创新年”,是我们在新的时期,紧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此次“工作创新年”的提出,必将影响我校现有的专业格局、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同样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创新与理论准备。面对高教发展新形势,我们要敢为人先、敢想敢干,主动出击,以改革和创新发展为突破和先导,探索和研究现有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创办西安大学的路径,形成自己独有而清晰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二、认真谋划创新抓手,逐一确定创新项目

  应当说,这次教学会也是一次“工作创新年”的动员会和部署会。通过此次会议的集中学习与讨论,全校教职员工务必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将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将创新作为我们完成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贯穿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始终。“创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我们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就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并确定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项目,确保全面实现并有效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协调发展。

  (一)创新人才工作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水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高度。目前,通过一个时期的集中建设,我校的基础设施不存在更多的问题,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高层次人才紧缺等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近期,学校将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人事处要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拿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实现我校人才建设的大突破。

  一是加强外引内培。从学校转型发展出发,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和教师岗位聘任办法。落实人才引进计划,着重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有行业背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重点专业、转型试点专业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做好教师学科专业转型后的培训提高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转型培训计划并稳步实施。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有计划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锻炼,提高“双师”素质和能力,完善 “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引进和聘任一批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着手制定政策,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与我们同样起点的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其有博士40余人,3年来,他们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以特聘教授全职、短期以及青年汉江学者项目三种方式,引进国内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60余人,截止目前该院博士人才达到250余人,教授达到129人,为更名大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加快和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思路,建立配套的选聘机制,结合我校建设西安大学目标任务,使我校教师队伍中教授增加到100名以上,博士300名以上,为申报更名西安大学的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教学工作。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大力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总的来说教学改革进展还比较缓慢,成效还不明显,需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务处要牵头负责,拿出方案,制定措施,二级学院要积极响应,勇于承担,主动作为。

  一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按照转型发展需要,结合试点转型专业进一步完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应用技术拓展三大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结构,实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化,专业课程模块化。二是加强教学内容改革。要以“实用、有效、先进”为原则,坚定不移地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我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大学访问期间,受到很大启发。其中奥克兰国立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其毕业生供不应求,这完全符合转型提出的“五对接”,我们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学科成果、科研成果和行业企业实用技术在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的有效对接。三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主动对接西安地方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的实际需求,始终坚持“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能教什么、技术发展到哪里、我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学科建设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岗位定编结构,多学科协调发展,围绕生产与技术第一线,对接生产岗位,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四是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就是不能一本书、一个教案讲到底,也不能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紧扣“地方性”和“应用型”两个关键,强化校地互动、校企合作,结合解决企业、行业实际问题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探索增加生产实习、工程实习两个“实践学期”,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要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将“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作为设计原则,贯彻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

  (三)创新科研工作。科研要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工作要顶天立地,科技处在这方面要牵总负责,多思考,多谋划,多总结。      

  一是创新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的现状是中低职称的教师参与科技创新的程度不高,科研产出单一。要解决长期制约我们科研提升的瓶颈问题,就要在积聚科研人才方面拿出创新性举措。树立新的人才引进观念,要明确“合理用好现有人才,择优培养未来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高端人才”的思路。同时,在调动各层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方面也应进行制度性创新,既重视发挥高级职称教师在科研中的作用,更要重视培养、吸引和稳定中低职称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集聚科技人力资源。

  二是增强科研成果服务地方能力。我们的教学科研要接地气,瞄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汇集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主动开展政校、校企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努力提升我校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促进我校与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目前,我们与市秦岭办、市统筹办、“五区一港两基地”等政府部门紧密联系,主动对接西安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了20个项目的合作,很好的实现了服务地方的要求。但是,我们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还很有限。与我们同类的陕西理工学院在2013年由汉中市政府主办的“高等院校进汉中”活动中,与地方企业签约校企合作项目3项,签约资金8.03亿元;安康学院坚持立足秦巴、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校地融合和转型发展,建成了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等21个科研平台。我们与之相比,差距明显。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要“顶天”,就要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跟踪学术发展前沿,选准研究方向,实施项目对接,在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和科研成果方面,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努力实现国家级成果奖“零”的突破;要“立地”,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紧密结合陕西、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通过调动教师资源,搭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抓好学生科研立项,要在科研创新领域积极为学生打造发展新平台,切实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的主动性和专业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竞争能力,引领青年学生在科研创新的氛围下成长成才。再说陕西理工学院,目前该院学生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200余篇,课外科研活动取得专利10多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我校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一定要在这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出成果。

  (四)创新管理工作。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一个单位有序、高效运转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决定性作用,影响着整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各项工作的科学与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后勤建设、行政工作等各个方面,我们要通过不断创新,努力做到“一项业务一个规范、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真正形成“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管理格局。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学校内部运行机制,这要求我们做到完善决策机制,重视管理创新;调整机构设置,降低管理重心;提高管理实效,前移管理阵地;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反馈激励,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有限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组合,发挥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完善和创新各项制度,出台问责处理办法,确保拥有人、财、物处置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严格遵守廉政要求,依纪依规办事,正确行使权力。

  特别是要理顺校院两级管理,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责划分,学校主要是出思路、出政策、配干部、给资金,制定和掌握大政方针、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二级学院是办学实体,工作要实,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学校的政策和资源,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要给予二级学院充分的人、财、物权利,明确其职责,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并督促检查其办学成效,激励其办学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要从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学生管理手段和学生指导服务新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如,以校院“一卡通”管理为抓手,增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考核,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跟踪与评价,实现对学生专业学习、课外学术、科技、文体活动、各类竞赛、日常管理等的全覆盖,进行全程数字化、精准化管理,达到学生管理一键掌控。

  三是创新后勤管理。创新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要敢于打破常规,改变固有观念,勇于尝试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办法,从运作方式的多样到经营模式的选择,从人员队伍的选聘到服务师生的态度,从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善到食堂饭菜花样的增加,等等,都要立足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严格控制管理环节和流程,提高标准,提升质量,确保日常运转更加通畅,提供保障更富有成效。

  四是创新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要依据学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加强校园环境治理。例如,学校基础设施管理建设部门要认真负责,从细微处入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校内相关设施、道路等,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有序管理,做到既保证校园内交通通畅,又有利于师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又便于校园的安全管理等。

  三、扎实有效开展创新工作年的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2015年为“工作创新年”,是抓住了当前学校转型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各部门、各学院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周密安排、不折不扣的加以贯彻落实,切实将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校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成为文理人不可或缺的固有品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党政办要牵头负责,制定学校《“工作创新年”实施方案》,明确各个层面的任务和职责,确保明年各项工作的全力推进。

  (二)明确任务,认真谋划。实施创新驱动,是解决和推动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有效的途径,各部门各学院要按照学校整体部署,认真调研、科学谋划,虚实结合,研究制定本单位工作内容、目标、方案和保障措施,12月10日前报分管校领导审定;12月中旬,校党委将召开务虚会,集中听取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关于工作创新思路与措施的汇报,并认真进行讨论和研究。特别是教务处要就学校转型发展总体实施方案,以及2014—2020改革发展意见所明确的目标任务,在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科技处要从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科研成果产出支撑教学,深化应用型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寻找创新的着力点;人事处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外引内培,创新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形成学校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二级学院要集中精力,从宏观角度对本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谋划,深入讨论,实事求是的形成符合本学院实际的工作思路与措施。

  (三)广泛动员,提高认识。各部门各学院要广泛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认真解决教职员工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紧密结合此次教学工作会确定的转型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把“工作创新年”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引导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开展“工作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破陈规,着眼未来,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讨论,群策群力,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四)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目前,创新发展思路的提出,又一次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主要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一把手一定要在“工作创新年”中率先垂范,亲自谋划、亲自调研、亲自制定方案,抓具体,具体抓,一抓到底,切实抓出新的成效、新的业绩来,为学校经过两年的积累,在2017年初步达到升格大学的标准,奠定坚实基础。

  老师们,同志们,目前我校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年终将近,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也迫在眉睫,时间紧,任务重,全校上下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好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加快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版权所有: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